港大首次抽取豬胚胎全能幹細胞 更易編輯基因助器官移植
發布時間: 2019/06/03 23:00
港大醫學院研發提取幹細胞新法,全球首次在豬隻早期胚胎取得「全能幹細胞」,可更易作基因編輯,將來或藉改造豬隻幹細胞基因,培植出人體類器官作移植,為亟待器官移植續命的病人,暫時延長壽命;不過現仍存異種移植排斥等風險,需再作動物實驗證實。研究已於《Nature Cell Biology》期刊發表。
港大醫學院科研團隊聯同英國劍橋維康桑格研究院及德國聯邦動物衞生研究院進行研究,全球首次利用新方法,從豬隻早期胚胎(即囊胚形成前的着床前胚胎)取得「全能幹細胞」(EPSCs)。
領導研究的港大生物醫學學院幹細胞及再生醫學研究組教授劉澎濤解釋,EPSCs跟傳統幹細胞同樣可分化成體內所有器官及組織的細胞,但EPSCs更可演變成胎盤細胞,同時亦更易進行基因編輯。
劉指,豬隻基因序列、器官大小及生理狀況跟人類相似,未來將研究利用新技術提取豬隻EPSCs,改造豬隻幹細胞基因,降低人體對細胞的免疫排斥反應,並將帶有已改造幹細胞基因的豬隻器官,移植至病人身上。
劉引述德國去年底一項研究亦發現,從豬隻抽取傳統多功能幹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再將其心臟移植至狒狒,5隻狒狒中有1隻因器官排斥而死亡,其餘4隻生存了6個月才死去。
劉認為該研究有參考價值,應用至人類身上亦有機會出現排斥及帶有細菌等,故未來進行臨床實驗前,會先嘗試將基因改造豬隻器官移植至其他動物如狒狒。劉指是次港大研究亦能建立平台,將新技術應用於小鼠和人類等哺乳類動物。
港大婦產科學系楊樹標認為,基因改造豬隻器官移植到人類要考慮倫理問題,但同時應考慮器官移植需求;本港不少病人未等到器官捐贈便去世,基因改造豬隻器官能夠提供多一個選擇,暫時延長病人壽命,直至有適合器官捐贈者再進行移植。
楊指,輔助生育失敗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子宮內膜有問題,惟目前缺乏檢測方法,將來可嘗試抽取婦女的EPSCs,造成一個「假胚胎」,提前預測其子宮內膜是否正常,知悉不孕成因,有助醫生對症下藥。